喷灌机厂家-开云体育官方注册

健康农业 快乐生活
health & happiness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

             

如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日益完善,随之而来的农林废弃物总量和种类也呈增长趋势。    将果林枝条、秸秆、尾菜等进行发酵,加工成有机肥可再次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传统的农林废弃物堆肥处理方式存在发酵时间长、排放臭气、过程不连续、发酵质量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将发展高效、科学的农林废弃物处理技术作为资源化利用的重中之重。今年,智能纳米膜堆肥技术示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马池口镇的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实地感受这项智能技术。智能纳米膜堆肥设备占地面积40平方米,周围没有任何发酵后的难闻气味。技术人员拉开智能纳米膜两侧的“观察窗”,用小铁铲挖出检测所需的标准量肥料。据介绍,这些样品需要经过13项常规指标检测,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有机肥标准后才可以使用。
  “建堆前,这里堆积了果树枝条、菌棒、玉米秸秆、草莓藤蔓等,我们利用半天时间用挖掘机把园区的‘隐秘角落’清理干净,并搭建好了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北京比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永栋介绍,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使用的是中型发酵设备,占地面积小、机动性强、可联网监测,发酵周期约15天,40平方米的堆肥最后可发酵出60%至70%的有机肥,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另外,智能纳米膜堆肥技术增设了物联网系统,下载农环岛app即可实时监测智能纳米膜内的湿度、温度以及含氧量,并根据数据加以调控。“我们种植了黄瓜、西红柿、玉米、萝卜等大量蔬菜,每年2月、7月和11月都是拉秧高峰期,园区每年产生约100吨农林废弃物。以前发酵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现在采用了新技术,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覆盖整个园区产出的废弃物,利用率也更高了。”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振国说道。
  据了解,昌平区智能纳米膜堆肥技术项目示范地点分别安排在兴寿镇北京鸿程美林间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崔村镇北京市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马池口镇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流村镇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七家镇乐享都市农场、小汤山镇万德庄园和百善镇北京银黄农业有限公司等8个镇9个试验基地,总计投入智能纳米膜堆肥发酵设备10套、枝条粉碎机8台和蔬菜藤蔓粉碎机8台。
  目前,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每次最多可处理农林废弃物60立方米,本次共投入10套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按每套每年发酵10次计算,总计能够处理农林废弃物6000立方米。每立方米农林废弃物预计可产出500公斤有机肥,总计可产出有机肥3000吨。按市场最低价300元/吨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90万元。“按照试验数据演算,采用智能纳米膜发酵技术处理农林废弃物,昌平区每年可产出万吨级数量的有机肥,生产出的有机肥可以就地还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生态办技术人员王揽月介绍,“明年,我们计划建立多个生态循环农业园区,高效处理利用农林废弃物,实现就地处理、就地还田。”
  智能纳米膜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种植业病虫害和蚊蝇滋生,还避免了废弃物焚烧带来的大气及环境污染,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成果之一。